跳至内容

从东南亚到中国,一头牛要走多少路

在漫长的走私旅途中,活牛可能感染所经之地的病毒,或者一路传播原本携带的病毒。一旦感染,它们要么死在途中,要么和病毒一起进入市场。

从东南亚到中国,一头牛要走多少路
越南高平省的牛市場。攝影:Chris Trinh

【编者按】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的云南和广西——有着一个活跃的「活牛走私网络」。在这个走私网络中,缅甸是大部分活牛出发的地方。由于佛教信仰反对屠宰和买卖活牛,以及政府曾限制公众屠宰活牛或消费牛肉,缅甸成为东南亚活牛存栏量最高的国家。随着1980年代末缅甸式社会主义模式落幕,一直被当做农耕帮手的活牛,成为众多走私商品之一,与市场消费需求高于本国牛肉产量的中国和泰国市场互补。

然而,作为活体动物,活牛可能携带各种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这些疾病很少进入大众视野,但对养牛户来说,处理大大小小的牛病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牛病疫情更是几乎每年都要面对的事。在漫长的走私旅途中,活牛可能感染所经之地的病毒,或者一路传播原本携带的病毒。一旦感染,它们要么死在途中,要么和病毒一起进入市场。这些病毒种类繁多,并且存在潜伏期监管盲点。随着走私网络的扩大,病毒传播途径和范围都变得更加广泛了。

大部分活牛的终点在中国西南边境地区,一旦过境,它们就可能被当作“本地牛”混进任何一个市场。近年来,随着缅甸局势动荡和中国边境管理加强,从东南亚到中国的活牛走私路线变得复杂起来,最终遍及大湄公河次区域每一个国家。

本文深度调查了湄公河地区非法活动交易,由端传媒与来自缅甸、泰国、越南的记者合作完成,得到了Earth Journalism Network的支持。

2017年9月14日,一头来自缅甸的死牛漂浮在孟加拉一侧的纳夫河岸边。摄:Turjoy Chowdhury/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战火中的牛

缅甸北部克钦邦,密支那市。自从战争逼近城郊,这里断网已经超过半年。涉外酒店是少数提供付费网络的地方,一万缅币用一个小时,有时是半个小时。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