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十年后,我相约中学政改关注组的同学和老师见面

“你们觉得当时相信的东西,现在还相信吗?”

十年后,我相约中学政改关注组的同学和老师见面
2014年9月26日,香港政府總部外舉行的學生罷工期間,中學生拿著寫有「開閘」叫口號。攝:Lam Yik Fei/Getty Images

【编者按】“不重磅记者自留地”是端传媒的专栏,由来自不同地区的记者轮值书写。 这些故事也许并不重磅、也非必要,却是记者生涯中,让我们心痒难耐、不吐不快的片刻。 今年,本文的记者很多时候会想起自己14岁的那年,那时她唸初中,是班长、身边人眼里品学兼优的学生,那时,在香港参与公民社会,平常不过。

在我的 Facebook 版面,右边广告栏下有一项“你的专页”,写着“XXX政改关注组”——“XXX”是我中学英文名缩写,专页是我跟几位同学在2014年9月初成立的。 雨伞运动前夕,学民思潮酝酿中学生罢课,有来自逾百间中学的学生响应号召,成立校内关注组,我们是其中之一 。

十年前我念初中,14岁,是女班长、老师眼中品学兼备的学生。 那年代还有通识科,公民社会总是热哄哄:反国教、香港电视(HKTV)争取免费牌照,反对新界东北拨款示威⋯⋯参与政治很平常不过。 2014年暑假,占中如箭在弦,我和几个同学去了学民的简介会,之后一腔热诚,即场留下了姓名跟校名,回校组织关注组。

之后一个学期,由夏到冬,我们派黄丝带、写有关罢课跟政改方案的文章、在学校放置贴了占中资讯的壁报板。 后来运动落幕,关注组动态愈来愈少,Whatsapp 群组内的讨论静止于2015年初,之后再没有新讯息,连2019年时也没有。 期间我去了外国,同学间没碰面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