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气候变化,蚊子北上,登革热会在中国越来越流行吗?

新技术是,让蚊子对付蚊子。

气候变化,蚊子北上,登革热会在中国越来越流行吗?
2016年6月21日,中国广州中山大学密西根大学热带病媒控制联合中心,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只成年雌性蚊子。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有一类传染病无法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而是要依靠一些特殊的蚊子作为媒介。登革热就是这类蚊媒传染病的代表,传播登革热的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民间叫“花蚊子”)。实际上,伊蚊还同时帮助传播另外三种蚊媒传染病——寨卡、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全世界有40亿人面临虫媒病毒感染的风险,到205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加到50亿。

近些年,全球的登革热病例正在激增。从2000年到2019年,全球报告的登革热病例从50万增长至520万。2023-2024年,东南亚和南美洲一些国家的登革热病例数突破了历史记录峰值。2023年12月,WHO将当前的全球登革热疫情定为3级这一突发事件最高级别。2024年截至目前,全球的登革熱病例繼續躥升,已經達到1300萬例,死亡報告超過8500人,又遠遠超過了2023年。

而在中国,登革热的病例在2013年之后突然出现明显的跃升,境外感染的病人入境之后,被本土的伊蚊叮咬,随之暴发本土疫情。2014年,以广州疫情为主的全国登革热病例超过4万人。2019年和2023年,新冠疫情的一前一后,登革热病例数字虽不及2014年,但有更多地方报告了病例。台湾在2015年也曾经暴发过波及面较大的登革热疫情,当年报告病例达4.4万例,但在此之后形势较平稳,直到2023年又出现一次较大疫情,报告病例2.2万。香港每年报告的登革热病例不多,基本都在几十例,但今年截至11月7日已经确认了登革热病例125例,超过去年。

在气候变化和地球变暖的大趋势下,伊蚊生存的疆域将不断向北扩展。有研究预测,到2050年之前,埃及伊蚊在北美和中国的生存范围会以每年2-6公里的速度向北推进。这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有更多人会受到登革热的威胁。虽然大多数登革热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会在1-2周内好转。 但在极少数情况下,重型登革热或出血性登革可能病情会很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