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从“降焦减害”到“风味科学”,烟草院士的科研硕果与中国烟草的低焦工程

烟草业的“减害”研究是一种出于营销目的的伪科学,但这并未阻止烟草行业研究者入选中国学者最高荣誉,为“中国烟瘾”出谋划策。

从“降焦减害”到“风味科学”,烟草院士的科研硕果与中国烟草的低焦工程
中国北京一名工人正在抽烟。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编者按】 本文是端传媒“中国烟瘾”系列报导的续篇。

过去二十年,全球烟草使用率下降了11%。在中国,这个数字仅下降了1%。占据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却消费了全球近一半的卷烟——每年超过 2.4 万亿支。吸烟流行,带来严峻的公共健康后果,与吸烟有关的死亡人口将激增,更影响著中国7亿非吸烟者。

上世纪60年代,当吸烟与肺癌的联系被明确之后,美国的烟草行业推出了“低焦油”卷烟品牌来吸引消费者。但流行病学专家的研究证明,“低焦”的危害与其他卷烟无异,“低焦油”的营销策略也被控烟组织称作“这个时代最致命的消费者欺诈之一”。

但在中国,低焦油却持续为中国烟草获得巨大商业利润。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