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由“临时工”提供服务的社会:中国劳动就业的不稳定化及其后果

极致的不稳定性让经济发展陷入某种成瘾状态,企业变得更想“轻装前行”,而劳工则背负更多压力、恐惧和不安全感。

由“临时工”提供服务的社会:中国劳动就业的不稳定化及其后果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北京,一名建筑工人经过十字路口。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瑞幸咖啡烂手之痛”最近登上微博热搜榜,东方网记者的这篇卧底调查报道揭示了瑞幸咖啡在高速扩张过程中造成的劳工问题,特别是瑞幸门店大量使用所谓“长兼职”咖啡师,他们大部分是做五休二或者做六休一,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不超过200个工时,这种工作模式已经超出了“兼职”的定义,跟正式工无异,但实际上瑞幸并没有与这些咖啡师建立劳动关系,而是发明“长兼职”这种名词来降低雇佣成本和规避职业病维权风险。

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或许是一种精明的人力资源策略,但是这种增加劳动市场灵活度的做法会产生预期之外的社会后果。按照英国经济学家盖伊·斯坦丁(Guy Standing)的描述,从事兼职工作是批量制造不稳定无产阶级的主要方式,随着服务业经济成为主流,兼职变成了一个粉饰太平的问题词汇,因为越来越多自愿或被迫做兼职的人,实际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原本预期或酬劳给付的时间。而且,兼职工作的增加掩盖了失业问题与低度就业问题,比如在德国被迫从事“迷你工作”(mini-jobs)的人不断增加,却制造了高就业率的假象。

2014年12月9日,中国北京,建筑工人下班后乘坐公车离开。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14年12月9日,中国北京,建筑工人下班后乘坐公车离开。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中国的“临时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