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白纸落地之后

在美国、欧洲、日本和香港,行动者们学习议题设置、长期建设公民社会的能力。

白纸落地之后
每一种植物代表一位海外独立杂志《莽莽》的初创成员。相片提供:傅梓

白纸运动的能量是否被延续?转移到了哪里?这是端传媒“白纸周年”专题关注的核心问题。我们推出系列报导,关注行动者在被恐惧裹挟中如何艰难前行;关注白纸能量转移到海外后的具体困境;关注运动留给中国大陆行动者的巨大创伤;以及,海内外的白纸亲历者们想说给你们听的话。

海外行动者在白纸后这一年里经历了什么?我们访问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和香港的行动者,探讨他们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具体困境和反思。在这篇报导中,你会看到这个世代的海外行动者在努力做如下几件事:

· 审视自身的矛盾,正视新疆维吾尔人的困境

· 维系白纸能量,和本土议题相结合

· 性别平权,关注身分认同和议题多元化

· 学习香港2019年抗争经验

不粉红:在海外看到自己的双重身分

2023年九月,我在纽约一周,见到华人社群的庞大和活跃。短短七天,有不少以中文为载体的活动,参与者的年龄跨度、性别取向和职业教育背景也都很多元。

临走前几天,三个朋友分别转给我同一张线下活动海报,主办者是“不粉红”(noturlilpink,“不是你的小粉红”缩写),活动名字是《从身边开始,如何谈论新疆》。小字介绍写道:“如何在讨论中看到新疆议题的主体性,而不是人权或中美地缘冲突等议题的延伸,如何以更加立体的角度理解维吾尔人的经历并建立联结,以及在海外如何行动?”朋友附上谷歌报名表链接,告诉我报名可知具体活动地点。

乌鲁木齐大火和白纸运动以后,在简体中文语境沉寂多年的新疆议题终于浮上水面。最近一年,无论身边能够接触到的个体与社群,还是在社交媒体看到的中文讨论,新疆终于进入部分中国人的日常视野。即便如此,我也从未见过如此有反思性(看到新疆议题的主体性)和行动力(如何理解和行动)的活动。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