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我关心的生命,被你关心的伤害”:一场游行,能否开启台湾野动保对话?

“我们必须了解动保团体在想什么,要合作才能解决。”

“我关心的生命,被你关心的伤害”:一场游行,能否开启台湾野动保对话?
2023年10月29日,台北,“为野生动物而走”游行。摄:唐佐欣/端传媒

10月底的秋日午后,在台北立法院前的一场“为野生动物而走”游行正准备启程。众人大声呐喊着口号:“野生动物正告急,犬猫有家不游荡”,突然,队伍中一阵骚动。有人指向刚飘过雨、还有些阴郁的天空,随之望去,两只深褐色、带着鱼尾的黑鸢恰好划过天际,大家欢呼不歇——毕竟那是在台湾被列为“二级珍贵稀有保育类”的野生动物,在这场保育游行中,无疑是最佳代言人。

在游行正式开走前,捷运站内早已出现以动物为主题穿搭的人群,有些在背包上挂着穿山甲、鸟类布偶,有些穿着立刻到野外探险也不奇怪的卡其色衣帽。几人驻足在捷运站内的地图前,似乎在研究要从哪个出口出去。

慢慢地,他们汇集到立法院旁的济南路上,“荒野保护协会”、“台湾石虎保育协会”、“台北市野鸟学会”等团体的旗帜在会场飘扬,巨大的青蛙充气娃娃、台湾黑熊的全套装扮、帐篷下的展览,让现场有种嘉年华般的气息。参与这次游行的,除了一般民众,还有许多长年投入生态、保育的工作者及志工,大概正因如此,才能辨识出空中的两个小黑点就是黑鸢。

游行结束这晚,不少参与者在脸书上发文: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社会运动。这场游行就是这么“素”,从参加者到主办方,很多人都是生平“第一次”上街,为什么这群“素人”会起身响应这场游行,又是如何号召四千人走上街头?

这一切的原点,与今年7月在台大校园发生的一起“冰箱犬杀事件”有关。

2023年10月29日,台北,“为野生动物而走”游行。摄:唐佐欣/端传媒
2023年10月29日,台北,“为野生动物而走”游行。摄:唐佐欣/端传媒

从校园延烧到社会,不得不为之的抗争

白鼻心“冰箱”遭到游荡犬的“犬杀”,仅是长年来台湾野生动物厄运的缩影。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