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哈金专访(下):乡愁,是一个语言陷阱

作为一个普通人,国家不重要。我也是好多年以后悟出来的,我觉得国家并不重要,就这个意思。

哈金专访(下):乡愁,是一个语言陷阱
2008年7月26日,美籍华裔作家哈金。摄:Vincent Yu/AP/达志影像

在采访中,哈金一直强调西方的文学传统,而在处理自己的每一部作品时,他也在努力从那些传统里寻找营养,与它们相比照,期待日后成为这传统中不可绕过的名字。哈金曾写过一篇文章《语言的背叛》,在那里他历数选择用非母语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家,剖析了这种选择的痛楚:“最高的背叛是选择用另一种语言写作。”

不过正如某评论所言,这个巨大的挑战也提供给了哈金一片独特的创作空间,可以借由此抵达一片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学家园。

对当下的哈金来说,以往的身份和标签不再重要,无论是“流亡者”、“移民作家”或是其他什么。“我要把过去踩在脚下”,他尊崇的作家奈保尔的话,也是他的信条。他坦言,他现在也不在意外界的评价。“作家最后都要靠作品,所以我要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纸上”。

关于创意写作

在美国,至少四分之三的作家是从不同的写作班里出来的。当年我们那个班有12个人,其中四、五个后来都成了很出色的作家。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