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臻明,关心国防与地缘战略议题,军事专栏作家。)
虽然目前台海情势受到世界瞩目,但近期有不少学者相继提出警告,南海同样危险,甚至有可能比台海更早爆发武装冲突。这种论点并不是危言耸听,中国近年来从未放慢过在南海的扩张,而且包括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内,都对南海有不同程度的主权声索。菲律宾、越南近期还跟中国海警与民兵船爆发冲突,双方互不退让。本来就在南海与中国对峙的美国,甚至公开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南海挑衅,危及菲律宾船只的安全,美国将不排除启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以武力介入。
若将时间的尺度放大,中国对南海的野心并非第一次出现,历史上知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中国经略海洋的滥觞。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率领庞大舰队出使海外,背后有经济、政治与军事上的多重目的,与今日中国共产党政府积极发展远洋海军,剑指南海,有许多相似之处。就经济上来说,明朝之前的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创建了极为广大的陆上贸易管道,在海上的积极经营,也让当时的福建泉州港,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港口。明朝建国以后,有心想要承接这个庞大贸易路线,无奈却出现许多阻碍。
蒙古帝国四分五裂后,欧亚大陆内部陷入混战,跛子帖木儿的兴起,更让明朝的西进之路受阻。海上则有元末的起义军残部,在与朱元璋争霸失利后,逃匿海外,不时侵扰沿海一带。明朝因此需要一支强大的舰队,不怕海上的攻击与封锁,从海路连络已无法从陆路抵达的西方国家,重新建立贸易路线。而中国在经济起飞后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其战略方向与明朝并无二致。一方面由陆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中亚,通往欧洲,另一方面则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由印度洋,通往非洲与欧洲,建立全球贸易网,以输出中国过盛的产能,并输入中国迫切需要的能源与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