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台北当代2023观察:艺术博览会的吊诡角色,叛逆可能在此发生吗?

当我们在一个场合面对上千作品,聆听各种解说,很容易将所有实验、叛逆、冲突当成已知美感的手段,艺术仿佛成为一个可知的标准

台北当代2023观察:艺术博览会的吊诡角色,叛逆可能在此发生吗?
2023年5月12日,第四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特约撰稿人 汪正翔 发自台北

汪正翔,台湾当代摄影家,以摄影为媒材,主要探究观念艺术之后,摄影与艺术之关系。 现从事摄影教学、评论与创作。

我常常偷听藏家在说“艺术就是要源自生活”、“这个技法非常的强烈”,“我觉得这背后让人触动”。艺廊跟观众介绍也是如此⋯⋯

第四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刚在周日落幕,身为拍过三届台北当代的摄影师,每次前去拍摄,我基本上都蛮开心的——毕竟可以看到很多书本中的经典大师。但是头几年拍台北当代,我还是有一种身在异地的感觉,或许是因为这些高价的作品跟我的生活阶层距离太遥远了。不只是作品价格问题,还包括人们的衣著。我记得每次要去拍照,我都思考自己到底要怎么穿,才不会看起来像是一个很低阶层的人。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平常关心的艺术,在这里并不重要,我只是一个庞大体系当中的一个环节,就跟那些在门口举牌引导观众入场的人一样。不过拍到今年,我可以比较平静地看待这一切了。我发现台北当代有一些变化,这或许也可以解释我心境的转变。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