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善意或是压力?当“五成”纯母乳哺育率成为台湾政策的KPI

台湾纯母乳哺育的高数据,背后反映的不是真正的“支持”,而是对母亲的“压力”。

善意或是压力?当“五成”纯母乳哺育率成为台湾政策的KPI

一张张提倡母乳哺育的卫教海报,张贴在台湾医院中的妇产科、新生儿科外的廊道上,上头不外乎是告知母乳哺育的好处,像是母乳是新生儿抗体及免疫力的来源;也有海报以较为强硬的措辞,宣示医院不提供瓶喂、甚或是奶嘴等会影响哺乳的替代品。护理站一样忙碌,护理师每隔几个钟头就得前往产妇休憩的房内,一边进行新生儿卫教,一边挤压产妇的乳房与乳头;即便产后产妇在精神与身体上已感疲倦,但这样如流水线般的作业模式却不停歇。

母乳好还是配方奶好,一直是网路论坛上新手父母的万年提问。对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专家来说,他们鼓励采取“纯母乳哺育”——婴儿只吃母乳,没有吃任何其他的食物——的哺育方式。专家们普遍认为,母乳宝宝较为健康、智力测验分数较高,成年后体重过重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较低,因此鼓励应该纯母乳哺育到出生后六个月,并致力于达成“纯母乳率50%”的指标;而这样的指标,即便难以加入联合国或是世界卫生组织,但一样成为台湾政府追求的政策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然而,由于母乳与配方奶各自有支持者,为使纯母乳哺育达成五成的指标,除提倡母乳哺育的各种好处外,联合国也针对配方奶业者提出一系列的反制措施。例如,联合国在2016年发布报告呼吁,各国要成功提倡母乳,首先必须严格立法管制配方奶行销;联合国指,婴儿六个月年的纯母乳哺育的比例仅有三分之一,“20年来都无改善”。

而在COVID-19方兴未艾的2022年初,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再度联合发布报告指,许多国家未能遏止以配方奶替代母奶的行销策略,报告内容也提及,有逾半数的父母和孕妇表示,他们曾是配方奶的行销目标。联合国甚至批评,婴儿奶粉厂商采用“不道德”的行销策略,将股东利益凌驾于孩童健康之上,配方奶业者一年投入50亿美元的广告预算,影响新手父母如何喂养孩童的认知。

台湾纯母乳哺育比例追追平多数西方国家

就结果论观察,台湾似乎做得不差,但也有人认为台湾的高数据,背后反映的不是真正的“支持”,而是对母亲的“压力”。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