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不妥协者会妥协吗?习时代的社会矛盾会走向何方?

刚刚发生的抗议运动,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浪花?

不妥协者会妥协吗?习时代的社会矛盾会走向何方?
2022年12月1日,北京,一名身穿防护衣的工作人员爬上被封锁的社区外的一棵树。

在一个周末高密度全中国各地开花的举白纸抗议运动之后,素来以不妥协的风格著称的习近平似乎决定向抗议者们妥协了。12月2日,据《南华早报》报导称,习在之前一天会见到访北京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时,曾表示抗议者主要是学生,是因为他们在三年疫情后感到“沮丧”(frustrated)所致。据《南早》援引欧洲官员的描述,习还表示奥密克戎变种致病性较低,可以因此采取更加放松的防疫策略了。

也就是在这两天前后,中国大陆多座城市采取了远较先前“清零”为松弛的防疫政策:广州快速解封了已经围封差不多一个月的海珠区,深圳停止了“常态化核酸”(要求市民按照要求在进出任何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时都要按照疫情严重程度出示48小时或24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这是深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的政策,一度引以为傲),北京则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减少了核酸检测点,并指乘坐交通工具不再需要短期内的核酸阴性证明。

与之前这些在危机中的应对相比,面对新近的抗议运动时,习似乎一下子就选择了部分满足抗议者的要求,这在他的执政经历中,是非常少见的主动“退让”。

在2019年香港示威中,习近平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既不做出妥协,也不升级至内地出手。这种沉默事实上促使了反修例运动的目标逐渐升级,强度逐渐提高。而在2022年初的上海疫情中,他最终选择了用漫长的数个月时间封锁上海以彻底“清零”的不妥协手法。与之前这些在危机中的应对相比,面对新近的抗议运动时,习似乎一下子就选择了部分满足抗议者的要求,这在他的执政经历中,是非常少见的主动“退让”。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