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恩,台湾制宪基金会副执行长)
【编者按】台湾九合一选举将于11月26日投开票,选战进入倒数阶段。而由民间团体发起的“不投降承诺书”,邀请参选的政治人物以签署行动宣示抵抗意志、不向中国侵略者投降。不投降承诺书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政治人物与不投降承诺书的关系?签署与否又意味著什么?
自从民间团体推动签署“不投降承诺书”以来,各方政治人物对此多所争议,杂音甚多。有的推说没有强制力、没有意义而拒签;比较直白的说这运动“很白痴”,或是先以实问虚答的方式回避签署要求,词穷无法回避时则粗暴地叫人“去死”;也有人打高空说“守宪就不会投降”、该签的是“守宪承诺书”。
本文将很诚实地讨论“不投降承诺书”签署运动的意义。本文主张“不投降承诺书”是审酌内外情势,正面严肃地对应台湾当前的安全威胁而提出:我们若是认真地对国际情势与中国威胁有全盘的了解与认识,将毫无疑问地认知“不投降承诺书”的提出的确为了因应即时且迫切的需要。
“不投降承诺书”的用意在于面对真实安全风险,采取当前确保台湾安全最需要的因素,即唤起全民的抵抗意志,并采取行动填补台湾的安全破口。它的用意在团结人民,并向国际传达台湾人民不会屈从中国侵略的决心。
“不投降承诺书”签署运动不是选举操作,也不是政党倾轧的工具。某些政党这样看待此一公民运动,令人非常遗憾。某些方面甚至将“抗中保台”污名化为民进党的选举工具,更是眼中只有政治,缺乏共同体精神。
本文后半讨论台湾社会在“不投降承诺书”所表达立场上形成共识的三种真实障碍:对中国威胁存在不同评估、对如何防御台湾存在不同路径,以及民主开放社会中意见的极端化倾向。
本文虽主张在前两个面向上,“不投降承诺书”所抓的方向是正确且适切的,但也认知社会上将恒常存在否定、贬抑、乃至对真实提倡共善运动予以恶意解释的力量。虽然不幸,这也是民主社会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