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重磅】北京“策应”莫斯科?——俄乌战争与中美冲突背景下的中俄联盟本质

美国能否分化中俄?俄罗斯是否终将厌倦对中国的依赖?而北京会否后悔对莫斯科的支持?一个当下牢固的中俄联盟,与不确定的未来。

【重磅】北京“策应”莫斯科?——俄乌战争与中美冲突背景下的中俄联盟本质
2019年6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参观动物园,该动物园收到了一对来自中国的大熊猫。

成朝庭,人文社会科学网络社区“文社”发起人,国际政治经济研究者,坐标德国柏林

2019年6月初,中国最高领导人率领高达上千人的庞大代表团访问俄国,签署了30份重要文件,尤其是《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声明》《中俄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声明》两份重要声明,使得中俄接近、联合甚至结盟抗美的声调极为高涨。2021年1月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接受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采访时称“中俄战略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2022年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到北京参加冬奥会开幕式,两国发表了《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

在这份里程碑似的声明中,两国展露了全面合作对抗西方的势头,不但在意识形态上共同反对西方垄断民主标准,而且在地缘政治上“背靠背”地互相支持:北约东扩是普京眼中的头号威胁,北京力挺莫斯科,首次公开反对北约继续扩张;而美国的印太战略让北京忧心忡忡,于是莫斯科投桃报李,反对美国纠集盟友推行印太战略;中俄双方还共同强烈谴责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让两国在西方尤其是美国霸权面前更有底气。于是,北京冬奥会甫一结束,普京就做出了挥军侵乌的大动作。

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中国的真实态度和实际立场引人关注。尽管北京的官方表态面面俱到,但实际上更多站在俄罗斯一边,认为是美国和北约的进逼挑衅迫使俄罗斯奋起反击。在中国官媒和受到严格控制的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俄罗斯的同情支持及对美国和北约的谴责。中国还通过向俄罗斯输送经济利益来表达战略支持,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对俄罗斯的进口从2022年2月的60多亿美元猛增到2022年5月的约100亿美元(根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 在2022年9月8日一场学术报告的数据,该报告会名为《乌克兰战争:中国是赢家?》)。在西方对俄严厉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中国的输血对维持俄罗斯战争机器运转尤为重要。2022年9月9日,中国排名第三的领导人、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在会见俄罗斯国家杜马领导人时表示,“中方理解并支持俄罗斯针对乌克兰问题采取的措施,并从不同方面予以策应”。“策应”一词可以理解为通过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进行支持,因此这是一份十分重要的立场宣示,表明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并非中立,而是坚定地站在俄罗斯一边。

由此可见,中国和俄罗斯联手对抗欧美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这不但是欧亚大陆(俄中)与跨大西洋体系(欧美)的地缘政治对抗,也是俄罗斯“主权民主”与中国“人民民主”联手挑战西方“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竞争。那么,历史上有着复杂关系的中俄两国如何结成了事实上的同盟?中俄联盟是否有牢固的基础?具有什么性质和哪些特征?本文将回顾中俄历史上的恩怨情仇,探究中俄联盟的现状,以揭示其实质驱动力,并评估其未来走向,从而回答上述问题。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