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香港安乐死合法化之路还远,他们只想无痛生存、安详离世

“在支援不足情况下,社会可以如何帮到你?在心理、医学及照顾层面也要自求多福。”

香港安乐死合法化之路还远,他们只想无痛生存、安详离世
香港的一间安老院,一名长者躺在床上休息。

【编者按】9月初,香港一宗照顾者杀死患癌妻的案件判刑,引发公众讨论安乐死立法,惟特首李家超回应立法意向时强调,现时应聚焦强化治疗能力及支援,并未承诺就立法与否进行公众咨询。上月底,端传媒刊出另一名杀死长期病患母亲的照顾者专访报导,希望借此探讨照顾者支援,以及老人、长期病患者如何死得有尊严。安乐死这个议题在香港已探讨多年,惟立法之路仍未见开端,而社会安全网又未能好好接住病患者生命以及照顾者眼泪。本文则述说这些年来,仍未被政府正视的呐喊。

“我们以为他想能生存多久便多久,能吃到多少顿饭就吃多少顿。但想像不到原来这种辛苦程度,是会想立即了结自己的生命。”回忆爸爸自杀的那一晚,阿如不断低声油泣,双手抖震,泪水把半个口罩渗湿透。

2020年8月,阿如爸爸确诊末期肺癌,因为肺部长期积水,呼吸会“好像遇溺一般”。缺氧的感觉一开始只维持几分钟,但会随病情恶化慢慢延长,“一天比一天更难呼吸,”阿如具体地形容,“最终令到你呼吸不到”,走向死亡。

可以预视的窒息感,给爸爸带来无限恐惧与绝望。于是,在一次出院后的晚上,他想以自杀结束一切痛苦。那天,全家人吃过晚饭,阿如早早入睡。直到凌晨2点,妈妈声撕力竭的尖叫声让她在熟睡中惊醒。一打开房门,爸爸坐在窗的边缘,一直说“很辛苦,我只是在等死,跳下去比活着好过。” 妈妈痛哭紧抱爸爸,说:“你跳了下去,我会跟着你跳。”

爸爸冷静过来,“我不跳了,我根本不够力跳出去。”肺癌及化疗的副作用早使他脚肿、身体虚弱无力。天开始亮了,爸爸问阿如:“香港有没有安乐死?”

照顾末期肺癌父亲的阿如。
照顾末期肺癌父亲的阿如。

陷入寻找支援的迷宫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