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疫时集体焦虑、政治抑郁,我们和中国精神健康社工聊了聊

经济不好你被裁员;行政低效、绿码黄码乱七八糟,你回不了家,你不开心;会发现这跟你想不想得开没关系,跟这个社会有关系。

疫时集体焦虑、政治抑郁,我们和中国精神健康社工聊了聊
2022年4月29日,中国上海,一对情侣相隔围板相拥。

在中国大陆,公众对于疫情的感知正愈来愈明显地走向一种集体性的焦虑甚至创伤。精神健康问题成为时代症候,而疫情让它变得更加突出和紧迫。端传媒专访致力于中国大陆精神健康公共教育的社工阿檬(化名),讨论疫下的集体性抑郁和背后的结构性因素。此外,我们还探讨了一个当下的迷思:围绕精神健康的讨论,是怎样以强调个体的方式,割裂个体的生命体验、并将问题进一步个人化的?

阿檬是精神健康社工专业出身,坚持在中国大陆进行精神健康的公共教育。她不属于任何组织,几乎总是单打独斗的状态,通过举办艺术展览、讲座沙龙等方式,挑战精神健康领域中长期忽视患者主体性的单一医学科学视角。她也是一位对中国大陆公民社会发展仍抱有信念的青年行动者。

以下是端传媒对阿檬的专访:

铁拳可能打不到自己身上的那种错觉,被打破了

端传媒(下称“端”):先来谈谈这次上海疫情,你有什么观察?

阿檬:没想到能封一个半月,挺夸张的,也没想到行政效率这么低。很多次生灾害之前,想象上海应该是个挺牛的城市,但结果其实还是一样的,很多武汉跟西安发生过的事上海也在发生。我在武汉跟西安的时候都是围观群众,上海是我自己经历的第一次比较严重的被封城。

我感觉上海得到的关注度更多,之前像吉林、瑞丽什么的大家都忘了。上海因为可能是国际城市也是大城市,就是有话语权一点,能感觉到很多外部关注,收到了很多信息询问,很多很细致的报道(注:不少来自个人公号内容或自媒体)也出来了,但我看瑞丽跟吉林就没什么这种报道,还挺夸张的。

我观察到挺多网友,包括身边的人,都会有想离开上海的这么一个想法。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