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作为“国家意志”的两种厌女观:“极端女权”大战共青团中央揭示了什么问题?

行之有效的年轻化宣传策略,正让国家意志更靠近中国年轻男性的观念水位——一个“爹”正在不可避免地变为仇恨女性的incel。

作为“国家意志”的两种厌女观:“极端女权”大战共青团中央揭示了什么问题?
2009年7月22日,重庆市民使用焊接面罩观看日全食。

中国社交媒体发生的一起随机舆论事件,意外地成为国家意志对女性的一次摊牌,事件引发的声浪快速消退,却埋下了不可忽视的伏笔——在国家表现出明确的厌女态度后,普遍具备性别意识,却也普遍认同体制的一代年轻女性,将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事件起于4月2日,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帐号发了一条文案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的宣传微博,四张配图分别为中国军人跨过鸭绿江、98年抗洪士兵、汶川地震救灾军人、穿着防护服的医护工作者。这条微博当即引起不同角度的不满,有网民指出漏洞百出的“防疫”不配和长征相提并论,也有女性视角的批评者指出“共和国建设妇女从未缺席,宏大叙事却完美避开妇女”。这类有关女性贡献被抹煞的不满已经是中国舆论场的常见声音,尽管主流社会并未对此有所反思,官方通常也不会高调压制。共青团中央当天的回应是默默加上两张有女性形象的配图,以示理亏。

十天之后,4月12日,北京市党委宣传部下属的《北京晚报》突然发力,就此事发表评论:“岂任‘女拳’兴风作浪肆意播毒!挥舞大棒的假女权是时候该管管了。”《北京晚报》特地截图展示了兴风作浪的“女拳”言论:“图里居然一个女人都没有”,“女性呢”。实际上,这段时间舆论场的焦点是上海封城造成的人道灾难,共青团的微博下也有更显著的“反贼”评论,但《北京晚报》特地把回马枪指向“女权”,此事才令人错愕地进入公众视野。

4月2日,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帐号发了一条文案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的宣传微博。
4月2日,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帐号发了一条文案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的宣传微博。

在评论文章中,《北京晚报》为“极端女权”下了无所不包的定义:批评官方宏大叙事选用的历史图片中“女性占比太少”的人,因消防学院招收女性少了而喷“男女不平等”的人;骂“孩子随父姓”的人;宣扬“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的人;以“性别箴言”带货、卖课的人。换言之,《北京晚报》认为,不仅在政治代表权(仅仅是宣传层面)、就业机会、冠姓制度上要求性别平等是极端女权,甚至接纳父权社会对女性的“从属者”性别角色分配也是极端女权。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官方微博也转发了《北京晚报》的文章,称男女平等不是制造对立、撕裂社会。

第二天,共青团中央也在微博重提此事,并作出定性:“极端女权已成网络毒瘤”。共青团截图的最“极端”言论,是一位网民说的“男的给我死”,而讨论串中的“发一下丰县”(指“丰县铁链女”事件),则被共青团中央打上马赛克。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