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复课了,一切就会好吗?家有幼童,如何挨过疫中两年半

“小朋友要上学、要出街玩,才正常发展的,不然你做多少网课、家长教育、补救措施,都没有用的,只是头痛医头⋯⋯”

复课了,一切就会好吗?家有幼童,如何挨过疫中两年半
拥挤的㓥房墙壁上,贴满教孩子认识英文字母、乘数表的大海报、世界地图,疫情以来,雪琴放弃兼职工作,留家照顾两名分别是8岁及4岁的女儿。

【编者按】疫情席卷全球两年有余,对学龄前儿童带来什么影响?所谓学龄前,是指入小学前0-6岁这一阶段。疫期停课停学,学龄儿童受到的影响和进度,时时见到讨论;但读小学之前的孩子呢?是否婴儿期不过牙牙学语、在家吃、睡、玩,学步儿反正不太记事,幼稚园都是唱下歌画下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受影响便相对较小?

与此同时,又有多少人意识到,疫期种种生活变化对成人来说虽然是“非正常状态”,但对只有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状态却已占其人生将近一半,而对一些婴孩来说,更是他们降落人世后迄今的全部“人生”?什么是“正常”,什么是“非正常”,孩子们的感受与成人想必不同。更有疫情期间受限于经济与社会资源的基层家庭,特殊幼儿家庭,若考虑0-6岁阶段母亲与幼儿关系较日后更为直接与亲密,则处于非正常状态的是否不只孩子,更有母亲?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制作了今次报导,看看疫情下童年里消失/减弱的启蒙期,与困扰于这个消失/减弱、而产生的母子困境。

“你六岁时玩的游乐场,也不能弥补你三岁时的游乐场⋯⋯”

疫中困两年,雪琴觉得自己“一家人都病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