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千万别抬头》:带着政治讽刺的致命伤,为气候危机呐喊

这是一出大胆却失焦的政治讽刺,也引来了今年奥斯卡提名作品中最两极化的口碑。

《千万别抬头》:带着政治讽刺的致命伤,为气候危机呐喊
《千万别抬头》(Don't Look Up)电影剧照。

要选出去年的电影中口碑最具争议性的一个,那无疑是获得了包括202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内三项提名的电影《千万别抬头》(Don't Look Up):截至目前,它已经成为了网飞上播放量第二位的电影,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大量融合了本地政治、社会现状的反响和讨论,但在烂番茄上,它由专业影评人评论生成的新鲜度却只有55%,甚至受到了许多认同其所表达意识形态的人批评,连获得最佳影片提名本身也让一部分人感到意外。而当下极度撕裂、混乱的美国政治,似乎正好是极其适合作为讽刺电影素材的,那么《千万别抬头》究竟分别点明或模糊了其中的哪些部分呢?

01

《千万别抬头》的情节并不复杂:两个科学家偶然测得了一颗小行星的轨道,发现其将在六个月内撞向地球,并造成世界毁灭级别的灾难。他们穷尽一切可能途径,试图唤起公众、政府和专业人士的注意并得到解决方案,却在几乎每个途径中都因相关机构和制度的运转失灵、执掌权力者一心只顾自己的私利而碰壁,最终在几次闹剧般的尝试失败后只能目睹着行星坠入大气层和世界末日的降临。

这个小行星来临的情境所比喻的对象是非常明确的:气候变化。电影的主创两位 Adam McKay(亚当·迈凯/亚当麦奇)和 David Sirota(大伟·斯洛达/大卫·西罗塔)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讨论创作一部集中讲述气候变化的电影,并将讽刺元素的所在确定于缩短人们对灾难性后果有所意识到真正发生的时间段,主演狄卡比奥/迪卡普里奥/狄卡皮欧更是因长期热心于提升公众对气候危机的意识而参演这部电影。虽然很多观众也会由小行星的比喻联想到 Covid-19、特朗普的“政变”尝试、国会山骚乱等具备相似发展速度的灾难,但电影剧本的创作其实在这些事件发生以前的2019年底就完成了,因为疫情才使拍摄和上映被推迟。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