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英女王留給港人的遗产大盘点:庶民版香港史,与如今对比太强烈?

所谓民心,不是你叫子民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你为子民做过些什么?

英女王留給港人的遗产大盘点:庶民版香港史,与如今对比太强烈?
2022年9月11日,香港,民众到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外献花悼念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

在今天的香港,如何谈论英女王,可能都变成一种政治表态。

歌颂怀缅的话,也许会被批为“恋殖”,甚至是对保守帝制那不合时宜的拥载,背离民族的感情共识;另一边若单纯以掠夺式殖民主义背后的帝国侵略历史去鞭鞑,又可能完全忽视伊利莎伯二世在世界这巨变七十年间,作为其中一位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精神领袖的实用功能。

特别是我辈香港人,大部份和英国王室有关的记忆,都围绕着这位老太太,不至于挂在口边,但她的肖像和皇家徽号(ER),在七十至九十年代大家的成长期中确实无处不在——这是外在能见的,而更多的“存在”虽然不形于色,却默默改变了香港社会的制度、建设,而历任港督的作为,也都统一被算进女王的帐簿之中。

女王过身,香港人哀悼之声在社交媒体洗版,若说是出于对当下现实的不满而作出的所谓“怀缅的反抗”,当然是最显浅地去理解此刻不少香港人心态之原委;但当人人说“怀念”,怀念的到底是什么?这却是一种非过来人不能言传的经历。当那句滥调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而那究竟又是一个怎样的香港时代?

在此刻连说“香港曾经是殖民地”都被视为政治不正确的环境下,去还原那代香港人心中的英女王,看来更成了一代庶民版香港史不可或缺的一章。否则,我们生长的、那半个世纪的香港史,日后就可能被误解。

为何叫“事头婆”?

在20世纪下半期即伊利莎伯二世登基后的“香港故事”里,那数代香港人记忆中,她当然不是那易于亲近的母亲,但同时亦远非那种民族主义者力斥的殖民暴君。英国在香港的殖民史,其中是极复杂的殖民经历、政策及实践过程,在此刻连说“香港曾经是殖民地”都被视为政治不正确的环境下,去还原那代香港人心中的英女王,看来更成了一代庶民版香港史不可或缺的一章。否则,我们生长的、那半个世纪的香港史,日后就可能被误解。

这当中有不少私人阅解,但相信也有极多那时代的共通印记。在此讨论的,是经1967年暴动后着意改造的香港,在该年代或以后出生的香港人,构成现今香港人的主体,跟上一代那种在社会设施未及完善,也更为阶级分明及更被宰制的殖民地经验明显不同。一切得从香港坊间对英女王的通俗名堂说起,对的,我们先要说的,是“事头婆”的意义。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