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王宏恩:台湾公投——绿营基本盘更稳固,但或丧失青年吸引力

已经不满或者仍在观望中的选民,在民调时说要投同意票,但最后选择不去投。而观望很可能转化为不信任。

12月18日举行的台湾公投,四案皆未过投票门槛,不过“不同意”票数都超过“同意”票数,被视为民进党取胜,国民党挫败。从选举结果来看,这一次的公投案主要有三大影响因素,分别是投票率、基本盘、以及青年选票。(具体数字可参考端传媒文章。)

实际投票率低于民调

先从投票率来看,四大公投案最后因为投票率低而全部没有通过门槛。但这样低的投票率一开始并不完全在各政党的计算之中。无论是民进党、时代力量、国民党、乃至于各家的公开民调或网路自由投票,一开始都估计投票率会有五成甚至到六成,而相关的竞选设计也基于这个假设而生。

但最后投票率仅为41%,比其他有潜在蓝绿对决的陈柏惟罢免案(51.7%)、黄捷罢免案(41.5%)、韩国瑜罢免案(42%)都还要更低。坊间对于低投票率有一些猜测,有些猜测过去也有政治学的实证资料支持,例如说天气忽然变冷、前一晚让一些选民失眠的偶像塌房事件等。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