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活在两个平行时空之下:一个是政府希望营造的平和市面,社会在疫情缓和后逐渐回复正轨;另一个则是民间在疫情和政治高压的双重打击下,人心的恐惧和郁闷不言而喻。去年停办、今年复办的香港书展,正是个中写照:书展大会以“心灵励志”为年度主题,明言要借阅读洗涤心灵,并借此激励社会正能量;但在书展现场,却是政治敏感书“清零”、文化界亦为免误触政治红线,冷待这场年度文化盛事。
参展商数字有水份
据香港书展官方网站数据,今年参展商数目为历届之冠,共逾760家。而翻查历届纪录,自2003年起,参展商数目年年递增,但近十年的入场人次却一直维持在100万左右,没有跟参展商数目一同上升。而今年书届更是连同“香港运动消闲博览”和一个名叫“零食世界”的饮食展一同举行,才有此参展商之数。故书展参展商数目的所谓“新高”,明显有不少水份。
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书展现场所见,一如既往,一号、三号和五号展览厅被辟为展场,但其中只有一号和三号厅为书商摊位,五号厅则是售卖运动用品和食物。书展常客都会知道,传统上一号厅跟三号厅所吸引的书商和客源,是完全不同的,三号主要售卖儿童书和教科书,主要吸引家长和学生;坊间一般理解的“香港书展”,大多是指一号厅的展览。事实上,今年一号厅里的书商和摊位数目明显比往年少,整体氛气也较过往冷清。去年疫症爆发初期,书展大会一度向参展单位提供租金补贴,吸引小型书商可以租用较大的摊位。这项补贴在去年停办后顺延至今届。过去很多小型书商为参与书展而租用小摊位,形成一个挤逼但热闹的书展风景,但今年已不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