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日是台湾疫情三级警戒“微解封”的第一日。自5月15日实施三级警戒以来,“传统市场群聚人潮是否为防疫破口?”一直都是舆论讨论的焦点,随着台北农产运销公司拍卖市场与周边三大零批市场的疫情升温,争议更炽。网路上也可常常可见年轻子女抱怨“为何我从网路上给长辈买了满冰箱的菜,他们还是坚持要出门去传统市场?”
台湾露天传统市场的空间历史为何?它是否真为防疫之敌?它是否一定要关闭或转为室内才能符合“干净、卫生、进步”的原则?本文作者耙梳了台湾传统市场的演变历史,也对疫情下的阿姆斯特丹传统市场进行田野调查,希望为问题找出新的答案。
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肆虐一年多来,经验与研究显示,病毒在户外空间的传播机率,远低于在室内密闭空间的传染,只要能够维持适当社交距离,在户外空间进行活动,病毒传染的风险低于室内活动。以此角度而言,台湾各地的露天传统市场,理论上是理想并具有韧性的公共购物环境:露天通风的摊位、在地新鲜的蔬果鱼肉、摊商与民众互相扶持的经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