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并非西方社会的不合作运动,因现今国情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对抗式的呼吁及群体运动。躺平之于崛起,慢活比对神速。似乎在中国式生存智慧中,人们已学懂不需再花时间,去跟主流话语者争拗。
由《躺平即是正义》引发的躺平风潮争议,在主流媒体、企业大腕的反驳后,形成一场表面上的意识形态之争。那争论本来老掉牙,似社会进步主义与个人自由选择的典型争议。而在意识形态之争以外,更世俗更显然易见的,是简化到最原始的坊间智慧之辨:批评者言,躺平学其实没什么,不过是好吃懒做兼想让别人养活自己的人的另一潮语借口,简直误国祸民。
值得留意的是,除去意识形态之争,它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反映在选择所居城市、工作就业、组建家庭,到文化消费,日常吃喝。它的争论原点,本该是精神上的,但明显接下来,变成身体的,兼用了一个很具形象化的动作符号:把身体平躺去表达。以至习惯了形象化思维的新世代,共鸣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