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为什么《爱‧死‧机器人》第二季不好看了:无以为继,还是风格累积?

神采虽远不及第一季,但我们也可不理会“用新一季来检验片集系列的韧性”这一套路,而把整个系列视为一个持续增加收藏的合集吗?

为什么《爱‧死‧机器人》第二季不好看了:无以为继,还是风格累积?
《溺毙的巨人》(The Drowned Giant)剧照。

第二季的成绩如何,往往是测试一个片集系列韧性的指标。2019年Netflix推出《爱‧死‧机器人》(Love, Death & Robots),成一时热话;近日再度推出第二季,观众影迷例必关心的事:是再起高潮,还是无以为继?然而登入片集专页,我们首先发现,第二季的集数被大幅砍成只剩八集,远少于第一季的十八集。一个先天上的隐忧由此出现了:第二季会否失去了第一季那种令观众目不暇给的多元风格刺激呢?

是拼贴而非深入探讨

对于第一季的整体表现,批评者较多针对两点,一是过度渲染性爱与暴力的画面,二是人文深度不足,对于科幻类型的挖掘力量也相对单薄。当时我曾在“端传媒”撰文,指出《爱‧死‧机器人》第一季所走的,是偏锋邪典的小众口味,片集中有不少都包含各类科幻元素,但类型却更接近“丧尸片”的惊悚暴力风格。换言之,若单纯以科幻类型的美学标准评价片集,是捉错用神的。

若将《爱‧死‧机器人》系列跟另一科幻神剧《黑镜》(Black Mirror)比较,就会发现《爱‧死‧机器人》在季度构思上的特色。《黑镜》每季集数三或六集,每集约一小时,这种长度足够给编导经营一条完整的故事线和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反观《爱‧死‧机器人》俱是短片,短则数分钟,长也不超过二十分钟,创作上往往只能集中处理好一个单一的设定。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