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在高端制造业缺乏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实力的中国,长期依靠引进外国高精尖设备技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所谓“二次创新”——这样的做法,在2016年前后中企大举走出去、抢购战略技术资产时,到达了一个令欧美国家不安的顶点。
从阻拦审查中资、关税贸易战、限制技术出口到对龙头企业制裁⋯⋯欧美都实施了层次递进的应对措施,想要逐步切断盘根错节般向中国经济供给养分的核心技术养料。剧变的现实落在每个经济细胞企业身上,意味著一场场痛苦的站队,甚至是豪赌。这篇报导以航空航天工业为例,讲述了德国技术和中国市场相互依赖的温存被打破的故事。
航空航天工业是集制造业大成的战略性产业,数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孕育一个“大飞机梦”——这会是“浪费一代人的资本去追求一个中央计划的技术创新的梦想”?或会是国家资本主义“经受动荡时期”的例证?一家德国创新型企业因被中国国企全资收购,其命运与中国自主制造大飞机的梦想联系在一起,并经历中美高端科技产业竞争的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