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译者手记|美国“解体”:系统失效下,普通人的多元面孔

他们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也在相似的困境中走上了分叉的小径。

译者手记|美国“解体”:系统失效下,普通人的多元面孔
2021年1月15日,美国国旗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战争纪念馆前飘扬。

本文原发于澎湃思想的私家历史栏目,端传媒获作者和平台授权转载。原标题为:译者手记|美国“解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下沉年代》(The Unwinding: An Inner History of the New America)原题为“解体”(unwinding),这个概念也反复出现在正文中。如何去理解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句描述用在这里似乎格外契合:“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在乔治·帕克看来,美国人在六十年代之后经历的“解体”,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原本理所当然的制度、道德与规则纷纷瓦解,安定的生活被飞速变革的社会经济撕成碎片,人们失去了对曾经习以为常的一切的掌控。

这本书虽然涵盖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历史,但帕克并没有野心将其写成《光荣与梦想》般的恢弘断代史。他的写作方式更多受到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伟大美国三部曲”的影响:将主要人物的人生依照时序打散,其中穿插精炼的名人小传,以及由新闻报导、广告、歌词和演讲等拼贴而成的时代记号。

贯穿本书主线、获得浓墨重彩描写的,都是一些“小人物”,甚至是常规意义上的“失败者”:一个烟草农民的后代,在保守的美国南方农村为他梦想中的绿色经济摸索出路;一个锈带工厂的黑人女工,为了自己和孩子的人生艰难度日,最终成长为一名社会活动领导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佛罗里达当地报纸记者,在房地产市场泡沫最严重的坦帕试图追查次贷危机的根源;一个因憧憬拜登而踏入政坛的华盛顿说客,在政治理想破灭之后孤注一掷,得罪了整个华尔街之后解甲归田;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抗议者们,从兴奋展望社会运动的未来到最终一无所获地被纽约警方驱散。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