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中国独山之困:一座西南县城和它魔幻的发展“实验”

“如此生活整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中国独山之困:一座西南县城和它魔幻的发展“实验”
在独山县主城区百泉镇的中心位置,一座外观模仿伦敦伊丽莎白钟塔(大本钟)的高层建筑已处于停工状态。画面右侧醒目的高层住宅楼正是2010年之后“造城运动”的产物,分布在其间的则是未及改造的老旧棚户区。

【编者按】 去年7月,由于一则短视频的曝光,中国贵州南部贫困县独山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了整个中国关注的焦点。一座常住人口不过35万左右、财政收入刚刚超过9亿元人民币的县城,竟能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举债400亿用于城市基建和经济发展,最终却从未实现预想的“产城一体”,反而沦为地方债务黑洞和烂尾楼集聚地,这绝非孤立的个案。本文作者因此在2020年10月对独山及其所在的贵州省南部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

77岁生日前几天,杨仕龙(化名)把几个老同事从独山唤到都匀,叫了一桌菜,喝了两盅酒。距离正式退休已经过去17年,原独山县委中层干部老杨除去打听了一番老熟人各自的近况外,再度感慨了自己的家乡和半生任职之地实在是一个“人少、钱少、名气小”的倒霉地方。应约回到县城与笔者见面时,老杨对着一张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地图指指点点:“这里是现在的影山镇,从前叫兔场镇;这个是基长镇,过去叫鸡场镇。兔场、鸡场,听名字就知道是穷地方嘛。2013年以后,新来的县领导觉得旧名字实在太土了,统一改掉了。”

然而事实证明,杨仕龙低估了家乡的“潜力”。生日过完不到一星期,“独山奇景”突然变成了全中国热议的话题——2020年7月12日,当上海一家短视频新闻平台将他们拍摄的几段画面上传到互联网之后,独山一夜暴“红”。透过无人机摄像头,过去十年在这座西南县城拔地而起的那些巨型建筑以一种狼狈的方式曝光在公众面前。占地4.4平方公里、建筑样式模仿北京故宫的“毋敛古城”已经停工多日,金碧辉煌的瓦檐和墙根底部半人高的杂草形成了鲜明对照。投资总额据称高达56.5亿元人民币的“盘古庄”,如同科幻电影中的废土地带一般荒凉破败,其中几座祭坛形的花台和广场,俯瞰下去有如瞪得大大的眼睛。位于影山镇净心谷景区内的“水司府堂”(亦称水司楼)尤其备受关注:这座高99.9米的酒店—会议中心综合体,号称“世界最大琉璃陶建筑”,投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但仅仅完成了主体结构和外立面工程就告停工。如今,它也被称为“黔南第一烂尾楼”。

舆论压力之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政府不得不做出回应。7月中旬,一份以州政府名义发布的简短情况说明承认:在独山以及与之毗邻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存在违规融资兴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现象,独山、三都目前分别有135.68亿元和97.47亿元的存量债务尚待偿还。作为巨额地方债问题的直接责任人,原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和原三都县委书记梁嘉庚(2011~2015年任独山县长)已经因严重违法违纪落马。实际上,从2018年至今,独山县包括原正副县长、县委宣传部长、县公安局长在内的多名主要领导干部先后因涉嫌受贿、徇私枉法等问题被捕,全县8个镇、25个县直部门的“一把手”几乎全军覆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