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内卷时代:无节制的投入、同质化的竞争,与中国增长模式的极限

内卷所指涉的“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也代表着一种人们觉得自身陷入没有预期的“穷忙”的社会心态。

内卷时代:无节制的投入、同质化的竞争,与中国增长模式的极限

【编者按】这是端传媒2020年终专题的第12篇,欢迎点击订阅专题。我们与你一起,关注一个时代的碎裂与另一个时代的新生。

新年伊始,中国内地的第一个新闻热点,却是电商公司拼多多员工加班后猝死引发的争议。1月6日,据媒体报道,外送平台饿了么一名北京骑手,一天之内在配送共33单外卖之后,在第34单外卖配送途中猝死,其家属仅获得公司2000元的“人道主义”赔偿。如果说“21世纪前十年,对中国人和中国企业都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对个人而言是多劳多得”,那么进入2020年代,人们目力所及,皆是各行各业从上到下的生存竞争与压力。投入不意味着发展,多劳也不一定多得,这也是“内卷”概念在过去几个月能引起人们广泛认同的原因。

但这一切究竟如何发生,为什么中国的经济生活在高速发展三十年后,落到如此内卷的局面?本文作者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结合过去几个月对不同行业从业者的调研经验,尝试追根溯源,为我们解读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走到了极限,而内卷是不是这个时代人们无法逃离的宿命。

内卷化能从学术界传播到社会,成为一个互联网热词,可以说是2020年其中的一大惊奇。在互联网和日常生活中,不时听到或见到人们“太卷了,实在太卷了”的感叹。“内卷”所指涉的内容实在太广,以至于它本来的含义都显得模糊起来。它有时表达的是打工者对无日无夜加班但工资没有递增的愤懑,有时是家长对无休止地对子女教育投入的焦虑,有时又是管理者对公司销售额逾高,但毛利却越低的无奈等等。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