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书摘】台湾,南客北客大不同

客家文化内部的去异求同,势必也会产生主流者越主流、弱势者越弱势的结局。

【书摘】台湾,南客北客大不同
2015年2月24日台湾三峡,义民祭的庆祝活动期间,参与者演奏传统管乐器。

【编者按】本文摘自《南方的社会,学(上)》。这套书反对一个虚假的南方概念,希望阐释,“南方”不是一种地理方位,不是一种开发程度,而是一种拥抱内外异己的概念。这套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题为“她者亦是共同体”,从“台味的原、汉、新”到“爱情与人生”,下册则提倡“行动作为伦理”。端传媒获出版社授权转载此文,因篇幅所限,内文有所删减。原文标题为:南客北客大不同:台湾客家文化的多元性。

社会上对于“客家”作为一种人群分类,常有一定的刻板印象,把客家当作是一个具有内部同质性的族群团体来看待。台湾客家内部的不同并非仅有原乡的差异,一般所谓南客与北客,甚至是南四县和北四县的差异,除了原郷的不同,更多可能是来自长时期受到居住地之自然地理环境、与周边族群互动,甚至在地的历史和地方政治环境所影响。

以自然环境与客家文化特质的关系为例,客家族群在北部大多居住在丘陵、台地,南部有许多是住在平原,经营的经济作物不同,由此衍生的客家文化底韵也有差异。如北部客家居山腰丘陵及其衍生而来的原乡论或先来后到说,以及最近发展的客家“丘陵世界观”,就总是会被认为“这是北客的观点”。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