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夺冠》:爱拼不会赢,爱国才会

他们一个听到的是中国的胜利,另一个听到的是中国女排的胜利。

《夺冠》:爱拼不会赢,爱国才会
《夺冠》电影剧照。

相信没有人会注意不到《夺冠》片名上方的那行小字,“原名:中国女排”。其实,只不过是比片名“夺冠”的字体小了一点。形式上的妥协,观众心照,但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拍中国的电影是一门生意经,导演陈可辛却不是甘心“擦鞋”的生意人。

因为疫情影响需要延期上档,对历尽一波三折的《夺冠》(a.k.a. 中国女排)而言,简直小菜一碟。要知道中国女排,曾经是中国赖以撼动世界、证明自己的门楣,拍“中国女排”的故事,基本上就是奥运版本的《建国大业》。兹事体大,电影筹备经年,但即使陈可辛已是见惯大场面的老谋深算,都始终逃不过无处不在的老大哥。上映前夕,宣传海报已出,国家体育总局突然叫停,因为前国家队教练陈忠和不满剧情丑化了自己(或者是不想被塑造成片中主角郎平的陪衬品)。结果,抹黑指控变成一场体坛政治风波,由巩俐饰演的郎平,虽是核心人物,然而她一人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女排,而只提及 1980、2000、2010 这三个世代,同样不代表中国女排的全貌,甚至《中国女排》都不代表中国女排,谁都代表不了中国女排 —— 因为中国女排代表中国。电影几乎就要胎死腹中,但最终,陈可辛聪明又滑头,《中国女排》改名《夺冠》上映(但仍然写著“原名:中国女排”),换个角度,后退两步,要删的都删了,不开名的都不开名了,而《夺冠》甚至还跟去年国庆贺片《我和我的祖国》里徐峥执导的其中一个单元短片撞了名。当然,撞名就最好不过,别人过关,走走形式,也就同样过关。

以中国女排名宿兼教练郎平的职业生涯为骨干,陈可辛最初想说的是“中国女排”三十年的故事,但无奈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被需要的,被期待拍成传记的,却是中国女排三十年的“夺冠”事迹。认真一想,改名《夺冠》本身其实已很直接说明了电影的主题:除了冠军,就什么都不是的中国女排胜利悲歌。

《夺冠》电影剧照。
《夺冠》电影剧照。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