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大流行令全球音乐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因世界各地不同程度的封锁、聚众限制及出入境管制,2020年本应发生的音乐会和巡演基本上不是取消,便是延期至明年;由此而来的,则是音乐会承办单位(music promoter)、演出场地、音乐艺人代理(booking agent)、艺人管理、门票公司、转售仲介等等相关行业,骨牌效应般陷入财政危机和倒闭可能。据世界经济论坛数据,近年来音乐演出和音像销售占音乐产业收入大概各一半,艺人从演出中得到的营收,由1982年的26%上升到2019年的60%。但疫情期间,大部分演出场所收入则近乎为零,包括艺人在内的相关各部门从业人员生计均大受影响,特别是较少劳工保障的自由业者。
虽然许多艺人在这段期间推迟了唱片发布,但出于财务考量总不可能无限期押后,且当下大唱片公司营收早已由实体唱片转移至串流播放——以美国为例,据尼尔森美国音乐市场年中报告,自选音像串流(on-demand audio streams)占据音乐消费模式整体近80%,其中疫情期间唯独串流销售比去年同期有16.2%的增长,其他如实体唱片、电子唱片等项目均有所下跌(黑胶却有所增长)。足不出户的生活令串流平台可说是一支独秀,疫症下发挥平台优势,成为整个音乐工业的大赢家。
我们为音乐付的钱,到创作人手里还剩多少?
以 Spotify 为例,每1000次的播放才可能为创作者带来4.37美元的收益,即每次播放只带来0.00437美元!微薄的版税和消失的演出机会,不单止影响主流音乐产业生态,更给予许多独立音乐人双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