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是一年一度的中国高考揭晓成绩的时刻,各大媒体热衷于挖掘高分考生的秘闻,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亲戚家小孩这个条件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合适”的讨论。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似乎仍然承担着保障社会流动性的责任。
但是与此同时,“小镇做题家”这种带有嘲讽性意味的称呼也开始在青年群体中流传。“后浪”们意识到,按照父辈的规划,老老实实读书找工作,并不能让自己过上在大城市里买房定居,生儿育女的稳定生活。面对这个高度“内卷”的社会,他们开始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一种是昭和青年式的“入关”,另一种则是平成废宅式的“摸鱼”。
谁是“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们发出了哀嚎:我吃了那么多苦,考了那么多试,为什么仅仅是想成为一个普通人都这么艰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