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黎明:“虽然⋯⋯但”——从话语分析看被歧视的日常

是一个怎样的外部社会环境,是一个怎样的权力规则,使得受访者(可能也包括访问者)如此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组织话语?

黎明:“虽然⋯⋯但”——从话语分析看被歧视的日常
2020年1月31日,中环。

(本文原发于 Matters , 端传媒获授权转载。)

我的一位同样来自大陆的友人最近分享了她的一个有趣而又尴尬的经历。她有时会和一群本地友人活跃在较为前线的位置。有一晚,警察大肆抓捕,他们逃入其中一人家中暂避。这个家庭属于拜年短讯中常说的“一团黄气”,父母热情地招待前来避难的“手足”,并和他们彻夜畅谈。言谈间父母二人都讲了许多针对大陆人的歧视言论,在场的本地“手足”们也热烈应和,无人想起围坐一起的她正是一个“大陆人”。她犹豫了很久,担心提醒对方的话会破坏这和睦的氛围,但又实在难以忽略这种歧视言论给她带来的异样感受。终于,她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提醒大家,自己就是一个“大陆人”。

听罢大家先是愣了一愣,随即热情地握起她的手说:“我们不是在说你,你已经成为香港人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