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不分区立委选举,给了民众第二票,让选民可以在全台层面决定要支持什么政党、分配近三分之一的立委席次,而不只是自己选区的少数几个选项。根据上周五台湾各政党列出的政党名单,这次2020年不分区立委选战,是怎么样的选战格局、各党遇到了怎么样的限制、又摆出了什么样的策略?端传媒曾从国民党不分区名单中分析蓝营的选战策略及权力分配,本文将在简析民进党之余,重点分析第三势力不分区名单中凸显的选战特点及小党困境。
民进党名单:蔡英文领导以来的权力演变
从民进党的政党名单可以看出蔡英文领导民进党以来的权力演变过程。
2008年台湾立委选举正式改制为“单一选区两票制”,并且由原先的225席减半至113席,任期由3年改为4年。这一年民进党惨败,113席立委总数中仅得27席,国民党狂扫81席,获得压倒性胜利。因此2008年蔡英文接任党主席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降低党内派系间的公开恶斗,以避免当年的悲剧再次上演,而她在实际的政党制度改革上,就是把不分区的提名权给党主席指派的委员会,因此能使用不分区这个资源来处理派系纷争,并同时趁机集中党主席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