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内地生笔记:中大校长对话场内外,与那篇让内地生激愤的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这一篇备受争议的时评,也许意外地成为推动内地生与本地生交流的契机。或者说,其实整个反修例运动,都是一个彼此交流的机会,因为它让几乎每个人都开始思考政治。

内地生笔记:中大校长对话场内外,与那篇让内地生激愤的人民日报评论
2019年10月3日,中大校长崇智与学生对话。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的“读者来函”栏目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9月开学以来,香港中文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文宣海报,周会上一个个黄色蓝色白色的头盔,晚上10点准时喊起来的被内地生误听为“功夫烧烤,士多啤梨”的“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口号,不停收到的港铁停运、学校餐厅提早关闭的消息,Facebook论坛和内地生树洞平台上激烈的中港矛盾争论,这一切都在提醒你,我们在经历不“正常”的校园生活。甚至,作为内地生的我们开始悄咪咪地互相试探,通过稍稍透露立场的朋友圈下的点赞和评论,朋友给哪篇文章点的“在看”,彼此在交流中的用词,在心中默默划分黄蓝阵营。若是嗅到立场不同,我们就心照不宣地不聊政治,只谈风月。

这个夏天在香港发生的社会运动,像一双手,不断地把政治、身份认同、中港矛盾这些议题推到内地生面前,再怎么想过小确幸的生活,都必须要直视和面对这现实。朋友圈里关于政治的信息和情绪越来越多,即使在暑假错过了付国豪机场事件“SHAME ON HK”的刷屏,10月10日的校长对话也给了内地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不过,据笔者观察,这次的朋友圈刷屏并没有出现在对话会当天,而是在次日深夜,人民日报的文章发表之后。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