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200多元的船票,两小时后,23岁的黄伟憧就从尖沙嘴码头来到广州新区南沙,在这里,这个香港年轻人经营著自己的物流贸易公司。去年8月,他开始来南沙创业,过去一年都中港两边跑。这几个月,香港爆发持续的社会运动,但他的双城生活没有受多大影响,他每周四天在香港上班,三天跑到南沙打理生意。
黄伟憧的办公室位于南沙的创汇谷———当地政府建造的一个文创孵化基地,这一带地方清静,高楼不多,四层工厦的外墙涂上亮丽的黄绿色,上面写有“携手港澳青年,共担历史责任,共享伟大荣光”的大字,亮丽的大楼旁,是一排排灰土的居民楼。
随著北京中央出台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南沙的战略地位被不断肯定,这片位于广州南部的新区希望把自己打造成“粤港澳合作示范区”,成为“港澳青年北上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和全面融入国家的中转站”。9月25日,就在林郑月娥出席首场香港社区对话会之前的白天,林郑月娥还去了南沙,出席“粤港澳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动员会。从地图上看,南沙的地理位置的确优越,位于整个大湾区板块的中心,紧锁珠江出海口的咽喉要地。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来,香港商人霍英东就看准南沙,来此大举投资,计划把它变成“拥有国际性港口的现代滨海小城”。可多年以来,南沙发展始终平平,2018年,在广州11个区中,南沙的GDP排名倒数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