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叶健民:反修例危机后,一国两制的最后机会

重新认识香港调整想法,配以更贴近特区现实的政策,是争取至少一部分人的唯一方法,也是一国两制走下去的最后机会。

叶健民:反修例危机后,一国两制的最后机会
2019年10月1日,金钟警方以催泪弹驱散示威者。摄:林振东/端传媒

反修例风波是回归以来的最大的政治危机,对社会秩序带来极大的挑战。抗争力度不断升级,十一当天更有警员以实弹射击示威者,情况己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然而过去百多日的发展,更大的破坏却是来自中共的对香港局势的回应,她的策略正严重地伤害著一国两制的根本。

过去百日对一国两制的伤害

当中央把任何矛盾定性为国家安全利益悠关时,特区政府祇能完全听命北京,两制平衡也彻底丧失,制度内也再没有任何有效机制向北京发挥反馈作用反映真实港情,以纠正错误判断。

一国两制成功在于中港融合,而两地社会相互拉近更是个中关键。然而过去数月,北京的政治策略却是不惜把香港人妖魔化,令两地群众之间的张力进一步拉紧,把这种对立情绪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官方将反修例运动这场原来祇是抗拒特区恶法、后来聚焦遏止警暴的抗争,迅速定性为危害国家安全、勾结外国势力的分离主义阴谋,而国内传媒也火力全开,刻意利用《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被袭等个别事件去渲染港人如何针对内地人,甚至罕有地容许群众去使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去对香港进行声讨。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