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赵永佳:林郑对话之前——“废青论”是如何炼成的?

过去10年间,我和研究团队花了不少工夫,希望成为中介来“翻译”青年人的心声。奈何建制方面似乎并不愿意面对,对他们而言是不方便的真相。

赵永佳:林郑对话之前——“废青论”是如何炼成的?
2019年8月5日,全港大罢工,前线的示威者在金钟示威后,乘地铁到铜锣湾。

6月以来香港因为《逃犯条例》衍生风波,烽烟四起,社会上对应如何看待这场社会运动 ,却是南辕北辙 ,各走极端。特首林郑月娥在8月份出席跨部门记者会时,评论近期示威者的“揽炒论”,她表示经济状况对所有香港人都很重要,除非有小部分人不介意破坏香港经济,这些人对社会“无建树”,所以他们以暴力和阻碍行为作抗争手段,其做法“真正破坏经济影响民生”。(注1)

后来林郑于脸书发帖,称其言论被演绎成示威人士都是对社会没有建树的人,“只系一个误会”。她又指香港你我都有份:“We all have a stake in Hong Kong!”

不知道林郑所言是否说漏了嘴(Freudian Slip), 但是如果追溯建制一方一直以来对青年社运的诠释,却是一脉相承的符合所谓“废青论 ”,意指参加社运的都是一事无成的颓废青年。在香港现在的政治光谱中,我自问是“和理非”与“左胶”, 对现在双方的武力不断升级,只能觉得痛心疾首。但我一直觉得这套“废青论”大有问题。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