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李立峰:市民如何看待示威者与警方使用的武力

民调显示,在全港市民当中,有过半同意或非常同意“当大型和平示威都未能令政府回应时,示威者有激烈行动是可以理解的”,不同意的不到三分之一。

李立峰:市民如何看待示威者与警方使用的武力
2019年9月15日,示威者向政府总部扔掷燃烧物。

【编按】:中文大学此次“反修例”调查报告的全面介绍、采样方法及样本特征,可点其官方网页查阅。9月5日至11日最新一轮民调结果的相关数据,可点此查阅。

特首林郑月娥于9月4日宣布,香港政府将正式撤回逃犯修例修订,算是回应了运动五大诉求之一。不过,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于9月5日至11日替明报进行民意调查,发现四分之三的被访者认为特区政府宣布撤回修例、增加监警会委员、设立对话平台,和邀请学者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四项措施,并不足够,认为足够的只有不到20%,其余回答不知道。

另外,在一个0至10分的量表上,市民对特区政府的信任度由8月调查的2.77分变为2.87分,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由2.96分变为3.16分,算是停止了跌势,但市民对警方的信任度继续下跌,由8月的3.08分下降至9月的2.89分。同时,在9月调查中,继续有8成受访者认为应该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

一言以蔽之,撤回修例并没有改变民意。一直留意是次社会运动的人,应该不会对这结果感到奇怪,因为运动参与者的焦点其实早已转移。笔者跟邓键一、袁玮熙和郑炜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各游行集会现场进行的调查显示,自从7月14日沙田区游行开始,游行参与者最重要的参与动机,已经由“要求政府撤销‘逃犯条例’修订”变成“表达对警方处理示威手法的不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