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自2018年开始,有关中国政府在新疆建立大量“教育培训中心”的信息就不断在媒体上出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中国外交部等机构称这些培训中心是“去极端化”与打击恐怖主义的必要措施;而批评方则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无人权的“集中营”模式,旨在打击当地文化与传统,且实质上针对伊斯兰教。两种论述水火不容。然而,如今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在此之间是否还存在任何讨论的余地?历史与现实的脉络要如何梳理,才能帮助理解当下的问题?自由撰稿人普村从新疆近年来民族关系的变迁视角分析这一议题,而历史学者米华健在《纽约书评》发表的文章则认为要把问题追溯到“多元帝国”和“民族同化”的不同国家模式。两篇文章观点各异,希望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理解这一问题的不同角度。
本文作者米华健(James A. Millward)是乔治城大学的历史学教授,著有《嘉峪关外:1759-1864年新疆的经济、民族和清帝国》。本文原文题为《被再教育的新疆穆斯林》,刊发于2019年2月19日的《纽约书评》,完整英文原文也刊于Chinafile。《端传媒》受权转载的版本基于已有的中文译文,并已按照英文原文再次校对并编辑,题目有改动。
2018年7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札尔肯特镇,一位名叫萨依拉古丽·萨吾提拜(Sayragul Sauytbay ) 的前幼儿园院长,正在冷静地向法庭描述着一个被中国官方持续否认的事实。那就是,一座座全新的巨型 “古拉格” 已在中国西部,一个和阿拉斯加一般大小的地区建成。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新疆突厥穆斯林进行去极端化的教育和培训。萨吾提拜是哈萨克族,当时已经逃离新疆,并在向哈萨克斯坦政府寻求政治庇护。她的丈夫和儿子是哈萨克斯坦公民。她向法庭陈述道,2017年11月她从原单位被调离到一个新的工作场所。在那里,她被告知要给同是哈萨克族的被拘禁人员教课。她说道 “他们称那个地方为政治营 ⋯⋯但事实上那是一个建在深山里的监狱。” 萨吾提拜在该机构里工作了四个月,据她估算那里关押着2500余名囚犯,她知道与之类似的机构还有很多。最新统计(2018年2月)显示,新疆大约有1200多个这样的再教育营,其共关押着多达一百万名少数民族人员。其中数维吾尔人被拘禁最多,他们占新疆总人口的46%左右,其次是哈萨克人,柯尔克孜人以及其他民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