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专访吴国光:八九毁灭中国知识分子之后,如何继续“韧性的战斗”?

“可以說,我自己在推動中國民主化上是一個失敗者。但我這三十年就是承認失敗、但不放棄初衷。”

专访吴国光:八九毁灭中国知识分子之后,如何继续“韧性的战斗”?
“六四”对吴国光的学术研究的影响,根本上还是体现在价值层面。这个价值很简单:国家的公权力不能用来伤害民众,任何人从原则上来说都不能以杀害别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图为1989年6月10日,坦克车和军人在天安门广场列阵戒备。

1989年7月某天,一队警察来到北京金台路人民日报大院里那栋专给青年职工居住的筒子楼里,给“六四”之后已成惊弓之鸟的住户们带来了一阵恐慌。

目标很快就清楚了:他们是来搜查吴国光那间单身宿舍的。吴国光当时已经去了美国,他是这家报纸的政治评论员,曾经参与了中国政治改革的政策制订,也是“六四”因为同情学生运动而下台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曾经的讲话撰稿人之一。

后来,人们在纪录片《天安门》里看到了吴国光,许多人记住了这个一脸大胡子的受访者,也对他的理性和深刻很有印象。

“我其实不太喜欢媒体标签我为赵紫阳智囊。”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