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台湾生态摄影师、作家、讲者,累积四十多本著作,曾在1970年代投书〈消失的地平线〉一文,率先指出台湾环境面临破坏危机。也在1995年成立荒野保护协会,捍卫台湾土地。2014年,在他即将步入70岁大关之际,又成立“荒野基金会”,在海外华人圈推广绿色教育。
人称“自然生态教父”,徐仁修一生足迹遍布各大洲,用相机跟文字捕捉自然之美。关于他的事迹和作品洋洋洒洒,几乎紧扣了台湾的环境变迁史。而已届72岁高龄的他,理应可以放下沉重相机和使命含饴弄孙,不必在穷山峻岭里追著虫鱼鸟兽四处跑;但此刻他坐在台北新店花园新城社区的工作室“湖滨楼”里,说到2018年跑了中国、泰国、非洲共近十趟,都是为了拍摄与演讲。另一方面,2018年末他在群众募资平台发起《台湾最后的荒野》摄影集出版计划,也如火如荼进行到最后阶段,挑图、排版、宣传,都耗去许多力气。
毕竟,要从40年摄影生涯共30万张照片、20万张幻灯片里,挑出足以完整记录台湾原始生态样貌的320页摄影集,不只是台湾自然史的集结,也是他对家乡爱的全纪录。“我常说,人生吃苦都无所谓,但有两惨,第一惨是Nothing to do(无事可做),第二惨是Nothing happens(无事发生)。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徐仁修说,刚把Canon 1D4 相机换成更轻的Nikon D500,以便日后完成热带雨林拍摄计划时可以轻松一点,年纪大了,筋骨实在吃不消。什么,原来还有下一个计划?“当然啊,我要把全世界的热带雨林都搜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