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周雪光谈改开40年(下):中国社会过度承担改革风险,未来能分散政治压力吗?

我以为,中国改革成功取决于政策制订者是否可以选择一条分散改革风险、分散政治压力的途径〔制度安排〕。

周雪光谈改开40年(下):中国社会过度承担改革风险,未来能分散政治压力吗?
位于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是中国第二高楼及世界第四高楼,一对夫妇正乘搭电梯往大厦116楼的观景台。

【编按】:端传媒已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二十一世纪》学术双月刊建立长期稿件资源合作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是备受中国研究者、观察家们关注的一段时期,如何评估、如何总结、如何继续进行,这些问题在2019年也是被持续关注的。本文原载于《二十一世纪》2018年12月号,由著名社会学家周雪光教授撰写,一窥中国改革四十年的路径与巨变。端传媒经《二十一世纪》授权发表,原文标题为《从大历史角度看中国改革四十年》。因长度原因,文章将分上下两篇发表,本文为下篇。

上篇请见:周雪光谈改开40年(上):调动“诸侯”竞争,改革开放冲破封闭稳定的蝉茧

社会是改革风险的承担者

我想强调的是另外一个方面,即百姓民众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承担了改革的代价和风险。中国民众为中国四十年的大发展提供了最为需要的资源:廉价劳动力。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