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活动请勿照相录音录影”,演讲开始前,开放文化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特别提醒。其实演讲内容无涉机密,相关资料也早已放上网路,但因来自加拿大公民实验室(Citizenlab)的两位讲者,副主任Masashi Crete-Nishihata和研究员Lotus Ruan所要应对的是中国这具庞大的国家审查/监控机器,容或身在台北,主办方多少仍是不敢太过轻忽。不过对公民实验室来说,他们的目标即是以具体的经验研究直面中国网路审查机制,并揭露应用程序背后的管控技术。
防火长城(Great Firewall)、敏感字审查、网路实名制、人脸辨识系统、社会信用体系⋯⋯随著中国政府加速拥抱科技发展,管控的力道不断地加深、加大、加快。生活在2018年的中国,在微信转发官方认定的“不实爆料”,你可能得付上几天拘留的代价;若在微信任意诋毁国家领导人,恐怕更会引来一场无妄的牢狱之灾。而中国警方利用人脸辨识系统逮捕疑犯的新闻,如今似乎也变得一点都不稀奇。宛若电影全面启动一般的场景,仿佛在中国真实上演。
自由像空气,缺乏时,才会感知到它的重要性。前几年曾在中国网路空间大口呼吸到的一丝言论自由气息,如今烟消云散。一个懂得高度应用科技与数据的威权政体,俨然就是欧威尔笔下老大哥(Big Brother)的现代升级版,没有什么是它看不见的、没有什么是它不知道的、没有什么是它不能管控的。中国政府以维持社会稳定和谐知名,施行仿佛无所不在的管治,牢牢地嵌入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生活言行之中。
但中国政府的审查机制真是如此“无孔不入”吗?本于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公民实验室既非全然无视中国政府侵犯人权的管控作为,但也不愿毫无事实根据地拼凑各种天马行空的监控想像。Lotus便提醒,很多有关中国监控发展的说法往往都只是根据媒体报导与警方声明,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其实无法用经验确证什么条件确实会触发监控机制,又或是平台本身是否真的存在监控,“担忧中国日益加增的审查与监控很合理,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真的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