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高雄大空袭:一段失落的台湾史,化为成功的桌游集资案

设计师邓杰民说,游戏制作目的不在挖掘更多仇恨,而是希望找回人们与这块土地的连结。许多人透过游戏,开始与家中长辈有共同话题。

高雄大空袭:一段失落的台湾史,化为成功的桌游集资案
《高雄大空袭》制作团队,包括(左起)绘师诺米、迷走的创办人兼游戏制作人张少濂、设计师邓杰民,以及美术设计师赖柏烨。

太平洋战争后期,以美军为主的盟军为了加快推进,减少伤亡,采取越过台湾,攻占菲律宾、冲绳的“跳岛战术”。对于台湾则施以空袭轰炸,破坏航空交通、军营、工厂等,达到震慑瘫痪的效果。据估计,高雄是全岛当时遭投弹量最高的城市。例如发生于1944年10月的“台湾航空战”,短短数日于台湾上空盘旋交火的美日军机高达4千多架次,而高雄冈山因为有海军61航空厂和冈山飞行场,因此遭遇约130架B-29轰炸机攻击,被投下约590吨的炸弹,地面半数以上的建物摧毁,史称“冈山大空袭”。

这段仓皇惨烈的历史,在战后长期的“抗日史观”教育下被忽略,许多民众都不知晓台湾有过这段“躲空袭的日子”。台湾年轻的桌游团队迷走工作坊(Mizo Game)以这段历史为素材,2017年于群众集资平台推出《台北大空袭》桌游,竟于短短一个多月募得六百多万,写下台湾桌游集资史上的最高金额纪录。2018年底,团队再推系列续作《高雄大空袭》,亦创下几乎相同的好成绩。

《高雄大空袭》。
《高雄大空袭》。

“史观”与“生命记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