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专访 Pussy Riot:我们是谁,为什么一点也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行动,而行动如何进行、何时进行、或者由谁执行,都不重要。

专访 Pussy Riot:我们是谁,为什么一点也不重要?
Pussy Riot成员Olya Kurachyova(左)与Nika Nikulshina(右)。

Pussy Riot 11月初来香港,不够一星期的时间内要出席人权发展论坛“远距离的爱”(Miles of Love)及异见漫画家巴丢草的作品展《共歌》。而后个活动的主办者之一 Hong Kong Free Press ,于展览开幕前一日突发声明,表示因“安全问题”及“收到来自中国当局的威胁”而取消展览。11月5日,Pussy Riot 与同是获邀出席展览开幕礼的香港众志黄之锋一起,发起快闪抗议活动。

这是上月头香港新闻里的 Pussy Riot,这个维基百科上写为“女性主义庞克乐队”的名字,再次跟“抗议”相连,只是地点换成了香港。从2012年冲进莫斯科基督救世主的主教座堂,举办反对普京和俄罗斯正教会的“庞克祈祷会”,到今年7月扮成警察冲进世界杯决赛球场示威,她们一直是政治抗争者、异见人士、女性主义运动份子,她们在新闻画面里高举标语、叫口号、被捕,放出来后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再示威。

这次访问是趁其香港快闪抗议之后几天,跟她们约在香港一家酒店酒廊后面的music room。那里灯光昏暗,丝绒沙发酒红墨绿,像是老式歌厅,但又有外星人和1980年代灯球这样的古怪陈设。Olya Kurachyova先推门进来,她粉红头发,在两张厚皮椅中挑了近门口的坐下,“Nika 快要下来了”,她说。等待期间,Olya出人意料地害羞,眼睛一直睁得大大,好像一头容易受惊的猫。Nika 是 Nika Nikulshina,她像一阵风走来,能量高涨但看得出疲累,于是我开始了第一个问题:“你们为何在2011年创立了Pussy Riot呢?”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