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叶荫聪:当广东话变成“问题”,是令一种语言变成对另一种语言的恶性斗争

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中立而科学的语言观及态度,而是我们要时刻反省及深究我们对自身或他者语言的预设及情感,并转化出新的可能。

叶荫聪:当广东话变成“问题”,是令一种语言变成对另一种语言的恶性斗争
沙田一所小学以普通话教授的一堂中文科。

“全世界学中文,还有哪些地方用广东话学?全世界将来(学习)中文的发展,以普通话为主,香港是一个700万人的社会,我们用广东话学中文,长远,我指很长远,会否(造成)有一个分别,令我们失去优势?这个要专家研究。”

10月初,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的这番话,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不少香港市民感到恼怒,包括笔者在内。如果说,人们愤怒是因为有共同的政治立场,倒不如说,是因为人们有共同的语言——广东话,而教育局官员触动到的,是大家对广东话的概念、信念与情感。

将用广东话学习中文(粤教中)变成一个“不具优势问题”,当中蕴含了两个子问题:

1、我们将来会否在各方面输给别人,尤其是中国大陆城市(他们的市民用普通话学中文)?
2、用广东话学中文的香港及香港人是少数群体,将来会怎样?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