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十月十日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主张在大屿山对出中部水域兴建面积达1700公顷的人工岛。政策一出,随即成为舆论的争议焦点。伍美琴教授第一时间撰文,从殖民地填海政策历史出发分析,力陈现今填海政策不可行。
由于本文事关重大公众利益,伍教授声明无偿为端撰稿,我们特别设置全文免费阅读,欢迎您转发并参与讨论。
10月10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上任后第二份施政报告,其中房屋土地政策成为各界关注重点。适逢历时5个月的土地大辩论上个月刚刚结束,但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最终报告还没有出来,林郑便宣布了两大增加土地供应政策,其中一项是“明日大屿”填海造地愿景计划。这项计划在原有的“东大屿都会”人工岛计划之外,新增研究“交椅洲”与“喜灵洲”两地的分阶段填海,并提出1700公顷的填海面积,首阶段在2025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