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花亦芬:台湾课纲,中国史纳入东亚史非关键,下架“自由主义”才是真问题

台湾社会如果继续以为,只要台湾史还在,对中国史问题的处理多少有点进展,历史课纲问题就算解决;那么其曝露的,是长期以来不关心世界史教育的台湾社会,未能知道这次历史新课纲真正有问题的地方在哪里。

花亦芬:台湾课纲,中国史纳入东亚史非关键,下架“自由主义”才是真问题
正在经历民主转型的社会,如果想“善用”升学考试会来引导学生读书准备的方向,在做作法上,不应是拿被威权国家视为天条的“爱国主义”与“国族认同”来要求学生死记政治教条,而是应该往深化、巩固民主的方向前进。

日前,台湾高中历史科课纲的调整再次成为媒体焦点。正在审议中的“12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纲草案”中,高中历史新课纲将原本依时序编排的方式,改为欧美高中历史教育惯用的主题式教学;而过去以国别史为导向的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架构,则依次改成3个“分域”,其中,中国分域与东亚合体(主轴仍是中国史)。这些做法引来某些团体抗议,认为是“去中国化”的举动,也因此成为台湾媒体呈现上唯一的亮点(或争点)。

“中国”与“东亚”合体这个做法如何解读,可以见仁见智。但是,走过二十年的历史课纲改革之路,在台湾此刻必须面对的世局比过往严峻许多的情况下,台湾社会如果继续以为,只要台湾史还在,对中国史问题的处理多少有点进展,历史课纲问题就算解决;那么其曝露的,是长期以来不关心世界史教育的台湾社会,未能知道这次历史新课纲真正有问题的地方出在哪里。

这个新版“世界史”课纲将过去长期收录的“自由主义”条目下架,而让谈论“西方霸权”的“西方与反西方”条目首登世界史课纲,这一调整其实相当严重,但未获足够关注。在台湾国际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打压的此刻,社会集体若继续对世界史课纲抱持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我们真的能够相信持这种世界观的年轻世代能安然走向未来吗?

后威权时代公民社会需要哪种历史课纲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